李强出席这一开幕式,释放重要信号
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:让古老的中医药...
中央纪委国家监委,最新通报!8人被...
张伯礼:“说明白、讲清楚“中医药疗...
加强涉外法制建设 营造有利法治条件...
爱国主义教育法表决通过,自明年元旦...
中方办宴,普京与中方高层并排入场,...
习近平致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的...
自贸试验区十年建设驱动高水平对外开...
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
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...
  >>  

联系我们:
《法制新闻联播网》由“一带一路法律专家委员会”“法治政府建设研究中心”主管。由《法制新闻联播网》编委会主办。由国源智库国际战略发展研究中心联办。
本网编委会,是由国家部委领导和公检法系统专家,新闻媒体行业资深人士组成。
本网以立足政法,宣传法制。弘扬正气,鞭挞丑恶。
开阔视野,警策人生。刊登各类法学理论,探索依法治国。本网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公安,检察,法院,司法,政法,纪检,监察,律协等相关部门协作;新闻信息互传联动。
办公地址:北京西城区月坛北小街13号院
投稿邮箱:f z l b w l @163.com

 

本网站声明
本网信息员闫海生,编号为:fzxwbwoo16号,采编证丢失,特此声明公告作废。
《法制新闻联播网》编委会
 2019年6月1日

 

当前位置  >> 首页 >> 
 
谈刘景侠诗体小说《从老牛湾出发》的创作艺术
 发布时间:2022/8/7 浏览次数:476

来源:刘景侠小说

在人们近旁置一方陌生的世界

——谈刘景侠诗体小说《从老牛湾出发》的创作艺术

李  直

小说《从老牛湾出发》是一部诗体小说。小说从头至尾都以分行的形式行进,通篇看来是一卷长诗。但是,由于其不注重于叙事,不能界定其为叙事诗,出由于其不在意于抒情,也不能定位于抒情诗,称其为诗体小说,比较恰当。


“小说”与“诗体”的结合,区别于长篇叙事诗,也就是说,《从老牛湾出发》闪避了“写实”“记事”等一系列现实呈现的可能性,它不着意于抒发情感渲染情绪,那么,这部长诗也就只能归入小说一脉。


即然是小说,只能用小说的基本要素来认知它,读后,才发现,从头至尾的一部长诗,事件、情节、核心人物全都淡化,个别要素甚至“淡出”,诗的意味浓烈地控制了小说的全部。所以,小说的整体,全为汪洋恣肆铺排诗句,大有一泻千里一仰难尽之相。似乎,“诗体小说”这一定义,也难以把《从老牛湾出发》规范表达出来。


最后,小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阅读体验,即似乎走近了一方绝对陌生的世界,所以,只有用“置一方陌生的世界”这一短语,借以实现对该小说的创作艺术进行一点简要认知。


一,作者在创作《从老牛湾出发》时的精神形态

实际上,对于一部小说而言,作者是极为重要的。小说大多是作者的一种精神性的表达。但是,在诗体小说《从老牛湾出发》里,却很难判定作者的精神本体架构和表达状貌。所以,极有必要探讨一下作者在创作时的精神形态。


通读小说之后方才察觉,作者是以一种“纯精神”的形态存在或者说运作的。这种形态,像极了“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”、也就是一种“飞升”之状,或者说,在创作过程中,作者的精神游离了肉体,独立存在于时空中,所以才获取了“诗体”和“陌生”,甚至有点魔幻的韵味。

一定意义上说,作者在创作该小说时,完全绝缘了自己的知识、经历、认知等元素组成的“自我”,将一个全新的“自我”——也许在提笔之前这个“自我”还不存在,只在动笔之时才出现——赋予一支笔——当然是创作《从老牛湾出发》的笔。此时,这个未曾存在过的“自我”从天而降并奋笔疾书,使得作者本人得以从近处观察而且绝对不参与小说创作。这个作者,才是《从老牛湾出发》的作者的精神形态。

这个猝然而至的作者或“自我”,是纯精神的,而且是与作者已往的精神实体没有连带的,很像巫术里的“附体”或“通灵”,当然,这里,只用“很像”一词,实质上并不相同,因为从小说的文本上考察,只有这个从天而降的“自我”才能完成,所以,在那一瞬间,或者说,在这部诗体小说的创作过程中,作者一直是被“附体”状态。

那么,作者本人引进或打造这样一个全新的精神的“自我”,价值何在?通过对小说文本的阅读,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:即小说要传达的,是一种永恒,这种永恒,不是常规意义的“存在”,而是某一瞬间的持续性延展,也就是说,人类心灵活动的某一秒,持续不断的接续呈现,就像滔滔江河一样绵长——一是时间的持续二是空间上的连接,这是现实状态下的人类无法完成的,所以,作者才动用了如此胆略以完成此项壮举。


二,《从老牛湾出发》是直觉意象的直观应用

最早,直觉意象,出现在科学界,科学家用它来表达人类知觉无法抵达的领域。那么,作者在创作《从老牛湾出发》时,从科学界引来的这种方法,借以实现对人类精神某一活动方式的艺术呈现。小说中,几个人物——隐儿、聂元梓、罗文、姑祖奶、先祖以及明朝的皇姑,都是从天而降的,他们均没有实体,全以“纯精神”的形态来表现。这对于当下的人类认知活动,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所以,陌生感是相当强烈的,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或在极端的情形下,都无法感知到如此的状貌。在小说中,隐儿要找到心目中的爱人,聂天梓也为这一目标愤然前行,在小说的中间部位,一个划桨手罗文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。这些人,在现实人类无法接近的世界里渴望、寻找、快乐、忧愁。那么,他们的一切活动包括心灵活动,只能在作者的直觉意象里得以呈现。

艺术是拒绝理性的,小说亦然,诗体小说也不例外。可以说,作者引进或打造的那个“自我”,在直觉意象这个特殊的领域里大展宏图,即使有“黄河”、“老牛湾”、“悬棺”这些具有现实性限制的概念的左右,也丝毫没有削弱意象的细节性表现和情节进展。小说里的几个人物,有时见到彼此,有时见到早已仙逝的祖辈,有时见到作古数百年的历史人物,所有的场景、语言、行为及心理活动,均无法在现实中呈现,只有直觉和意象,才能承载它们。


小说里,隐儿是个曼妙女子,她在寻找自己想要的一种生活——当然包括意念中的最爱,聂元梓则怀揣一支玉簪,遍行世界也要找到可以戴它的头颅,这样的寻找,在现实生活里,只是短暂的一瞬,只有几秒便倏然逝去,但在诗体小说里在直觉意象中,却得以永恒存在。最重要的是,它还以各种情境、各种行为、各种感受体验中存在并接续不断。他们从老牛湾出发,从洮河出发,到处寻找,他们还进到坟墓里和悬棺里,他们还与作古的先祖见面,这一系列,全都历历在目切实可感,当然是精神性的切实与可感。


三,剥离现实后的全新阅读体验

现实世界是最直接的知觉载体,人们认识人类的精神世界,总要通过现实世界的折射来探寻。所以,《从老牛湾出发》,这种全部由精神组合而成的人类心灵活动,就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,或者说,小说展示了一个全新的、陌生的世界。


纯精神的人类个体,有点像“灵魂”,它们摒弃了人类所有的物质生活以及由物质活动引发的心理活动,它们是完全自由的、也就是完全不受限制的或者说没有任何事物或条件对其进行限制的。如此状貌的人类个体,从未在人类现实生活中出现过,也许也未从人类的精神活动里展现过。如果偶有展现,也只是昙花一现惊鸿一瞥,瞬息即逝,无法形成具体真切的体验。但是,小说《从老牛湾出发》,却把这些偶有展现的瞬间,进行了提纯并拼接,组合成场景、情节和事件,并在其中嵌入人类的高级心智活动,使其与人们常规生活的某些闪现对标,如此的事件,虚虚的联系了人类的日常经验并在一个全新的、陌生的世界里热火朝天的发生发展,形成的阅读体验是人们从未经历过的。

这种阅读体验的意义,是划时代性的。它会引导人们疏离于琐屑平庸的日常生活,而进入一个“飞升”的特定环境,即提取了精神活动“精华”的瞬间并将其重组的一个世界,用类比来说明,就如同一个饥饿的人走进了无偿提供食品的饭店,一个衣不遮体的人,遇上了夏天取单衣冬天取棉衣的一棵大树,直觉意象完成了这种超边界的满足。或者可以说,所有的读者,均在小说中见到了灵魂或自己的灵魂,见到了曾经渴望的、已经有过短暂体验的一种境界。


《从老牛湾出发》是作者的一种文体实验,它最大限度的剥离了现实以及与现实相连带的要素,把人物、事件、情节、环境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,安置在与现实相对应的“真空”里,并以极强的带入感呈现人物的活动以及心理变化和情绪反应,使得小说里的一切——对于读者来说,近在咫尺却不能触手可及,即闻其声见其人却不能与之产生言语交流,这是一个安置在人们近旁的陌生世界,小说的艺术感疏离了“引起共鸣”“传递情感”等传统功能,而完成了现代人最急切的了解自身——尤其自己所不知的那部分的急切愿望。



李直,内蒙古敖汉旗人,大学学历,曾任乡村教师和机关干部。一九八七年开始文学创作,以辽河上游广袤沙土地为背景创作了系列小说和散文,开“沙土地文学”先河。《李直评那片土地》, (作家出版社出版)开当代长篇小说点评之先河。长篇小说《庭院里的丁香树》(与刘景侠合著)、《红记》(与刘景侠合著),短篇小说《洞房花烛夜》,散文《苦瓜最苦》,文学批评《“反叙述”时代如何叙事》等,亦有多篇散文见诸《文艺报》等国内各大文学报刊。


 
人民网 |  中国网 |  新华网 |  中国新闻网 |  新京报 |  中国法学会网 |  中国政法大学网 |  民主与法制网 |  最高检察院网 |  最高法院网 |  公安部网 |  司法部网 |  国务院法制办网 |  国家新闻办网 |  中央宣传部网 |  中国网 |  中央台央视网 |  光明日报 |  经济日报 |  人民法治 |  记者观察 |  中国反腐法治网 |  北京天一堂医药科技研究院 | 

关于本站 - 广告刊例 - 战略合作 - 区域代理 - 免责声明 - 招聘信息 - 联系我们

法制新闻联播网 
主管单位:法治政府建设研究中心   一带一路法律专家委员会   主办单位:法制新闻联播网编委会  京公网安备1101110212025号

版权所有:北京五湖四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  法制新闻联播网   投稿邮箱:
fzlbwl@163.com   地址:北京朝阳区西大望路合生财富广场写字楼501室